刚结束的长假,年轻人两笔钱花得最多,一个是旅游钱,另一个是份子钱。
      除了目睹分布全球的美景朋友圈,纷纷“交卷”完成人生大事的人们,让剩下的年轻人,看得有点心慌。
      今年的婚恋市场的确回暖了。根据民政部最新发布的上半年民政统计数据,全国结婚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9万对。
      可是,离婚的人更多了。数据显示,2023年上半年离婚办结人数从去年同期的101.2万对,激增至131.9万对。
      结婚人数与离婚人数双上涨,婚育市场回春了吗?
      再来仔细看看今年的婚姻数据。
      去年上半年结婚人数373.2万对,今年上半年392.8万对,结婚数量看似止跌回暖,但表现并不亮眼。
      这一数据,不仅显著低于2019年上半年的498万对,仅与疫情初期2020年上半年的387.9万对基本持平。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年轻人的朋友圈里,虽然官宣结婚者众多,但更多是释放了此前推迟而积攒的需求。
      具体来说,结婚人数主要由今年第一季度贡献,到了第二季度,增长就颇为乏力。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,今年第二季度全国结婚登记数量为178.1万对,较一季度减少36.6万对。
同期,2023年第二季度离婚登记数量为67.6万对,较第一季度增多3.5万对。也就是说,今年第二季度对于于第一季度,结婚登记数量下降了约17%,离婚登记数量增多了约5.4%。      结离婚数量会影响结婚率与离婚率。后者表示一年内结/离婚对数与当年人口数的比率,通常用每1000位常住人口来衡量。当全国人口总数变化不大,结离婚数量增长,结婚率与离婚率自然就会上升。
但原来,这一情况近年很少见。回顾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结婚率与离婚率演变,双双上涨的情形,只存在于2013年之前。      彼时,人们婚育热情高涨,也朝着婚姻自由的观念迈进,离婚率随着结婚率一齐升高。其中,结婚率在2013年达到近年历史最高点,为9.9‰。
      这意味着,当年每1000位人口中,就有约一对夫妻迎来新婚。而后,新一代人的选择是推迟步入婚姻,结婚率保持持续下滑的趋势,来到了2022年的5.2‰。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但与此同时,离婚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,直到2021年,“离婚冷静期”政策正式施行,离婚率从2019年的3.4‰,下降为2021年的2.0‰。2022年的全年数据,则暂未公布。
      在2021年之前,协议离婚与法院调解离婚是两种主要离婚途径。其中,法院调解离婚,即无法达成协议一致、需要对簿公堂的离婚形式,在二十余年来的办结数量保持稳定,且占比较小。而基于双方意愿的协议离婚,则明显受到了冷静期政策的影响。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根据北京大学学者董浩在《社会学研究》上的预估,2021年,“冷静期”使得各省各季度离婚登记数量平均减少1.03-1.32万对,较前三年降低了33%-42%。
      各省市新公布的数据也有映照。合肥市的统计数据显示,2022年,全市全年离婚预约登记31349对,实际办理离婚登记16807对,即,约47%夫妻申请离婚后,放弃办理离婚登记。
      表现在全国数据上,近三年,“离婚冷静期”政策遇上疫情,原本持续上升的离婚人数从2019年全年的470.1万对,减少至2022年的210万对,跌幅过半。
      而在美国、韩国、日本(取东京市数据)等其他国家,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新一代年轻人对婚育兴趣的减弱,离婚率下降的趋势早已出现,这与人们对于发达城市离婚率居高不下的想象,截然不同。
      例如,1980至2020年的四十年,美国结婚率从10.6‰滑落到5.1‰。更不用说,“东亚三兄弟”中的韩国,2022年仅有19.2万对韩国夫妇登记结婚,创下1970年起有相关记录的最低水平,妇女总和生育率仅为0.78,为全球最低。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而中国不过是在冷静期等因素政策的辅助下,也步入了这样的轨迹。
      近十年,中国初婚人数飞速下滑,减少45%。意味着基数少了近1000万人。没有年轻人,就没有人初婚,离婚更是无从谈起。
      
因此中国在2023年上半年离婚人数的增长,或许只是需求的短期释放,需要谨慎观察。当婚姻登记处变得有些冷清,目光所及的未来,也会是离婚者寥寥。